发布时间:2021-07-03 12:20:00
管理案例:优步遭遇冰火两重天,公务车租赁发展面临瓶颈
管理案例:优步遭遇冰火两重天,公务车租赁发展面临瓶颈
在线叫车应用Uber最近遭遇冰火两重天。一方面获得了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的战略投资,估值升至400亿美元,成为最受关注的科技创业公司;另一方面,受到多个国家监管部门的挑战,业务拓展受阻。
此外,国内不同城市的差异化定位,使其缺乏统一的运营策略,与国内同类应用的易达车和滴滴专车相比,优步的车号还没有形成气候。
资本竞争:商务车租赁聚蝙蝠
12月17日,优步宣布接受百度的战略投资,并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双方将在技术创新、开拓国际市场、拓展中国o2o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。截至目前,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依托优步、快迪出租车、滴滴出租车,在公务车租赁领域云集,竞争日趋激烈。
不过,百度的加入并不一定能让优步加速本地化进程。这从百度与一岛汽车的合作中可见一斑。一岛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百度联合推出商务车租赁服务“百度专车”,以百度地图为平台,易用为租车合作伙伴。
作为一家外国巨头,优步的问题更为复杂。虽然优步亚洲业务总监艾伦曾表示,优步的扩张速度似乎很快,在进入每一个城市时都有周密的计划,但他们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避免适应环境,但事实并非如此令人满意。尤其是近几个月来,优步的全球业务暴露出一系列问题。
模式之伤:法律化仍有空间
无论是优步、滴滴出租车和快地出租车,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监管风险。此外,先期投入的1号专用车和易达车也列入监管名单。
南京市交通委和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“罚单”只能被列为“禁行令”。因此,商用车租赁的合法化仍有空间。
对此,滴滴出租车副总裁朱平斗表示,公务车租赁和出租车其实是在不同的区域。目前,还没有专门的商用车租赁规定对其进行限制。取而代之的是,通过有关出租车的法律法规来限制租车制度。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。
他还表示,在滴滴专车的发展过程中,将坚持“以人为本、鼓励创新、趋利避害、规范管理”的十六字方针,规范专用车的发展,“作为一个公司,会积极配合政府”。
车源大战:优步很难与本土竞争对手竞争
除了“黑车”能否洗白的问题外,车源不足也是困扰优步在中国本土化的原因之一。
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看,易用车应该被视为优步在中国的竞争对手。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两家公司的车源数量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易达车平台上的司机数量已经超过5万人,仅北京地区的车辆数量就超过了1万辆,而优步只有几百辆,差距很大。据不完全统计,优步的另一竞争对手滴滴在北京也有数千辆特价车。
这些数据显示,尽管优步显然定位于为中国高端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,并希望通过这种差异找到自己的市场地位,但其覆盖范围在短期内仍无法与竞争对手竞争。比如在北京,优步只能覆盖国际贸易、三里屯等热点地区。在四环路外,用户很难打电话给优步的服务。
另一方面,还有本土化的问题。优步在中国不同城市的团队将根据当地特点开展相应的服务。优势在于服务更有针对性,但问题的另一面是,优步在全国的运营战略不能完全统一。我们应该知道,无论是易车、滴滴专车还是1号专车,在各城市的业务发展中,都是采取统一政策、统一区域管理的模式。
接下来,作为一家年轻的初创公司,优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,比如扩大车源,加大营销力度。当然,结果是可以成为公务车租赁的代表之一,孵化公务车租赁的法律法规,使这种经营模式合法化,引导市场走向更加理性的方向。